【摘要】 雨雪量传感器是一种专门用于精准监测自然界中降雨和降雪量的自动化设备,它通过特定的感应技术将雨雪的物理量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为各类场景提供实时、准确的雨雪数据支持。
不同原理的雨雪量传感器如何“看见”降水?三大核心技术解析:
1、雷达波探测
原理:发射24GHz/60GHz毫米波,捕捉降水粒子反射的多普勒频移信号,通过速度粒径模型计算降水量。
优势:无物理接触,抗干扰性强,可识别冰雹(粒径5–30mm)等固态降水。
案例:天合THYL4雷达传感器可区分雨雪类型,功耗<2W,适用于无人值守电站。
2、超声波雪深监测
原理:向地面发射超声波,依据回波时间差计算雪层厚度,精度达±1cm(0–2米范围)。
应用:山东水境SJXS1雪深站支持GPRS报警,积雪超阈值自动触发应急响应。
3、称重式计量
原理:收集降水至容器,通过弦振传感器称重换算降水量。挪威Geonor T200B采用三弦冗余设计,即使单传感器故障仍可保障数据连续。
适应性:配置加热模块防止结冰,量程高达1500mm,适用于暴雪地区。
辉阳智联方案:融合多原理雨雪量传感器,构建交通气象监测网络,应对复合型灾害。
微信联系我们
QQ联系我们